1990年我剛退伍,在皮飾店當業務員。有一次經過天母 天主堂附設的「聖安娜之家」,臨時起意參觀了院 內設施及院童生活狀況。見到多重障礙的兒童,用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姿態,努力且吃力地活著。而主事者白神父為了籌募經費,則需經常返回荷蘭募款。眼前景象,讓我大受衝擊:有人連挺直身體站立的權利都沒有!而經濟起飛的台灣,竟要仰賴國外金援照顧這些弱勢孩子。這件事像一顆種子,隱隱約約地在心裡發芽茁壯,間接但深深影響我考大學的決定,期許自己有更大的能力,幫助更多需要的人。 職校畢業的我想要擠進大學窄門,因緣際會來到台大補習班重考班,辛苦地和一群普通高中生一較高下,如願考上輔仁企管系。當時 我已25歲,接受了恩師邀請擔任明明(70年代的台大補習班)補習班的班導,邊修大學課業邊賺錢,也分享重考經驗給一波又一波的莘莘學子。